6月30日,美妆博主“大嘴博士”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题为《科学的标准,即“可被检测”、“可被证伪”、“可被验证”》的文章。文中,“大嘴博士”引述了约翰·杜威、卡尔·波普尔和理查德·费曼三位学者关于科学的观点,强调理论不等同于科学,科学需经实验与实践证实。
这是“大嘴博士”近期被封禁后首次发声。自5月下旬起,“大嘴博士”通过多个视频,质疑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存在夸大宣传及配方表造假问题。
目前,“大嘴博士”的微博账号处于禁言状态。6月26日,“微博管理员”发布公告,宣布将整治网络“黑嘴”行为,重点打击恶意抹黑诋毁企业、对企业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及泄密侵权四类行为。依据相关法规及专项行动要求,平台已对“大嘴博士”等用户实施阶段性禁言。
风口财经记者发现,“大嘴博士”微博账号自5月24日以来发布的质疑巨子生物产品的多条视频已被下架。其微信公众号自2024年6月18日后发布的内容已全部消失,此前质疑“可复美”产品成分的文章也已删除。
不过,“大嘴博士”的抖音账号目前未被封禁。其在抖音简介中称“视频被恶意举报下架,并非主动删除。请大家放心,我会继续努力,直到真相水落石出!”
回溯事件起因,5月24日,自称前欧莱雅中国科学传播负责人的“大嘴博士”质疑巨子生物涉嫌严重造假,称其旗下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精华产品测不出重组胶原蛋白。随后苹果账户登录美区id,双方围绕检测方法的适用性、配方表真实性以及是否混淆概念等焦点问题展开多轮交锋,争议至今未有定论。
巨子生物曾多次声明不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行为。6月4日晚,巨子生物再发多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说明,称通过质谱法定性确认产品含重组胶原蛋白,通过双缩脲法定量证明含量大于0.1%。但检测方法的选择,再次遭到“大嘴博士”的质疑。此后,郝宇微博被禁言,相关内容被大量下架。相关链接:最新检测结果再遭质疑,巨子生物“造假争议”危机继续发酵
风波并未止息。6月23日,巨子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再次发布《关于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有关问题的声明》。然而,该声明并未如投资者预期般以强有力姿态和确凿证据回应所有质疑,巨子生物首次在声明中承认“我公司现有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在某些方面已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注册美国苹果id区别苹果账户登录美区id。
这一表述被外界视为“实锤”,并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向另一医美巨头华熙生物“变相认输”。因为,此前华熙生物曾公开支持“大嘴博士”,使巨子生物“造假”争议升级,并引发市场对巨子生物的信任危机。从业务背景看注册美国苹果id区别,华熙生物以透明质酸(玻尿酸)起家,而巨子生物的核心技术则是重组胶原蛋白。
信任危机首先体现在销售数据上。在刚结束的“618”大促中,巨子生物核心品牌“可复美”表现遇冷。据济南时报报道,在抖音官方美妆品牌热卖榜中,去年“双11”位列第四的“可复美”,今年“618”已跌出榜单;在天猫平台,其排名也从去年同期的第12位降至第16位。
作为核心品牌,“可复美”的失势对巨子生物影响显著。2024年,巨子生物实现营收55.39亿元,其中82%(约45.4亿元)来自“可复美”。风口财经记者就该舆情对公司线上线下业务的影响及是否导致全年业绩波动等问题多渠道联系巨子生物,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风口财经记者了解到,在6月24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巨子生物管理层曾表示,舆情主要冲击了线上及达人直播渠道,而以线下专业渠道为主的敷料类产品及旗下另一品牌可丽金的销售保持了较快增长,受影响有限。管理层强调,公司全年业绩指引保持不变,并有信心在下半年弥补618期间的生意损失。
而二级市场的反应更为剧烈。自5月24日事件发酵后,巨子生物股价一路下跌,从约80港元/股跌至6月23日的48.60港元/股(阶段低点),累计跌幅近40%。
近日,公司股价有所反弹。6月30日,公司股价上涨6.36%,前一交易日亦上涨5.75%。
消息面上,6月9日,巨子生物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Juzi Holding计划自本公告日期起三至六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2亿港元。6月26日公司公告称,自6月9日发布增持计划后,截至本公告日期,控股股东Juzi Holding于市场内购入105.66万股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合计约为5350万港元苹果账户登录美区id。